中华周易研究会
孙子兵法论正 - 第二章 篇名论正
第二章 篇名论正 

  此节专论各篇篇名之原名,为便利读者故将与此有关之“篇题木牍”之资料制为〈表一〉、“竹简简背篇名”之资料制为〈表二〉,以便读者查索。又〈表二〉每栏中其上表“篇名”之有无,其下表“孙子曰”三字有无之状况,以“?、ㄨ、○”三个符号代之,其意为:“?”表“篇名”未知及“篇首”有无“孙子曰”三字未知,“ㄨ”表篇首无“孙子曰”三字,“○”表篇首有“孙子曰”三字。今分述如下: 

  埶 实 □ 军 □ 行 … 九 十 五   七 埶 三 千 火 □ 用 间 九 地 □ 刑

〈表一〉

原书篇名 计 形 势 实虚 地形 九地 九变

简背篇名 ? 刑 埶 实虚 ? ? ?

孙子曰 ○ ○ ㄨ ㄨ ? ? ?

原书篇名 谋攻 行军 军争 用间 作战 火攻  

简背篇名 ? ? ? ? 作战 火攻

孙子曰 ? ? ? ○ ○ ○

〈表二〉

  一.〈计〉:此篇篇名篇题木牍及简背均告脱佚,而《会注本》作〈计〉,其余四本则作〈始计〉。此篇题曹操注曰:“计者,选将、量敌、度地、料卒,计于庙堂也。”,李筌曰:“计,兵之上也。”,杜牧曰:“计,算也。”,王皙曰:“计者,谓计主、将、天地、法令、兵众、士卒、赏罚也。”而张预曰:“……用兵之道,以计为首也。”。由上诸引文可见,除张预注外,其余皆单就“计”来加以解释,而不涉“始”字,〈势篇〉:“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;死而复生,四时是也。”故若本篇名〈始计〉,则依孙子之法,必有一以“终”为名者,然而今本之中并无此例,故知其误(按:此文理可参十三之〈论正〉即可得知,不赘引。)。又观〈形〉、〈势〉两篇亦然,除《会注本》外,其余四本皆衍为二字复名成〈军形〉、〈兵势〉;而竹简之简背则皆只作单名〈刑(形)〉、〈埶(势)〉,由此可见此三篇之所以皆由原本之单名衍为复名,即在于后世好事者欲以之与其余十篇之复名配合之故,故不从。

  二.〈作战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

  三.〈谋攻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

  四.〈形〉:竹简〈刑(形)〉甲简背有此篇题,故知古本即作〈形〉;且今本之〈军形〉一名亦与其内容所述不相契合,故知其误,不从。

  五.〈势〉:竹简〈埶(势)〉篇简背有此篇题,且篇题木牍亦有此篇题,故知古本即作〈势〉;又同上,今本之〈兵势〉一名亦与其所述内容不相契合,故知其误,不从。(按:“军与兵”皆限制住了“形与势”之范畴,故云与其所述内容不相契合,至于复名与其内容不相契合之其它理由,读者参其篇之〈论正〉当可明了,不赘言。)

  六.〈实虚〉:竹简〈实虚〉篇简背即名“实虚”,而篇题木牍则作“实□”,其后字虽残,亦可知即指“实虚”而言。而此篇篇名今本皆作〈虚实〉,按古言“虚实”作“实虚”,其理可参〈势篇.论正.四〉,不赘言,故今即作〈实虚〉。

  七.〈军争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至于篇题木牍之“军□”者应即为此篇篇名。

  八.〈九变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

  九.〈行军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至于篇题木牍之“行……”者应即为此篇篇名。

  十.〈地形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而竹简中并未发现此一篇文,推其理应即是放置随葬物者误将“形”当作“地形”,故竹简发现两篇〈形〉篇,却未见〈地形〉篇篇文,故篇题木牍之“□刑”应即为“地形”之篇名。

  十一.〈九地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

  十二.〈火攻〉:竹简简背〈火攻〉有此篇名,而据闻篇题木牍之“火”下一字似非“攻”字,或为异名,然而更大的可能却应是错字或者通假字。

  十三.〈用间〉:所有资料皆同,故无论。


Top  返回